白白落了梅

网络流行语真的是瞬息万变,一会儿是“反正信不信”,一会儿是“甄嬛体”,一会儿又是“屌丝”,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出现了“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于是就有一大堆关于“安好”和“安不好”的言论。

对于这些流行语我一般都不去关注,不管它是怎么来的,也不管它有多么流行,因为它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有的都还没有流行开来就已经夭折了。

有次去书店,Jasmine递给我一本书,是“林微因传”。我对这个女的没啥兴趣,只是因为徐志摩知道了她。大约从高中起,谈论林微因的同学多了起来,到大学竟然还有关于她的协会,而我最要好的同学总是在我耳边大谈特谈她的事迹。

有人说她唯美知性,一代才女出江湖。老实说,像她这样的女子,在长长的中国历史中比比皆是。只是她的运气好些罢了。她生活在自由散漫的民国,又有三个男人爱,而且这三个人还都很有名气。能碰到这样的一个排列组合真的是走了八辈子狗屎运了。

跑题太远了,拉回来,继续说这本书。匆匆看了几页才知道原来那个“安好”出自于这本书和这个作者。丢下书,很是好奇,在公元二十一世纪的现在还看到了白话版的“赋”,而且是用赋的方式写就的传记。

说起“赋”,又要回到高中时代。那时刚接触这种满篇形容修辞对仗排比的文字,一下子就倾倒了。觉得文章写成这样才是最好的,文采飞扬,优美无比。于是找来一大堆的赋来读,乐此不疲。然而久而久之就生厌了,因为读的过程太累,头脑里要跟着那些形容词不停地想像,读过之后却摸不到文章的主体。之后渐渐地接触到的文字越多才知道,好的文章不在于文字本身,而是文字组合以后所展现出的意境。好的作家能用平常无比的文字创造出优美绝伦的语句。

我不喜欢故作呻吟强说愁的文字,劝君也避而远之吧。

发表回复

您可以匿名评论,只有「评论」 是必填项,其他的都可以不填。如果填写电子邮箱地址,有人回复时您将收到邮件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