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地图找到鲁迅故里,发现整个一个绍兴市是以鲁迅故里为环形为中心发展的,这和杭州以西湖为中心差不多,难怪绍兴市现在唯独把鲁迅故里设为免费参观(别的景点可享受不到这般待遇了),可能也是仿造杭州西湖吧。
鲁迅故里其实是包括鲁迅祖居、故居、三味书屋和百草园这么几处大家都耳熟的景观了。他们占据着市中心的位置,排在一起形成了一条仿古的街道,而它的周围被严严实实的商业所环绕,看不到一丝古的东西留存下来。当时心里就在想,不愧是鲁迅,这么出名的名人,才得以把自己住过的玩过的老家保存下来,而一般的人家,鲁迅的邻居街坊们可就没有这份殊遇了,他们家的那些老房子早已灰飞烟灭了。也多亏是鲁迅,才得以为绍兴为后人保留一丁点儿当年的记忆。其实三味书屋和百草园里面没有什么丰富的东西,尤其是百草园也就是个荒芜的小菜园。可就是因为鲁迅的那神来之笔,让世人皆知了这些。为什么鲁迅当时不多写些邻居家的房子,街坊的事情,再或者就做个地理学家旅游学家的话,那样留存下来的东西应该会更多了吧。
谁叫我们都是普通人呢,名人们用过的住过的那才叫古物,那才有价值的。
学过课文都知道,三味书屋是鲁迅上课的教室的名称,那时候叫作私塾。学生们自己搬张桌子,到老师家里面上课。鲁迅的老师是寿镜吾先生,也就是因为鲁迅写的一篇文章,他家的祖宅才得以保存下来。这张图就是“寿家台门”的介绍了。
老师会客的客厅。
老师的书房,名为“三余斋”。
书柜,很奇怪为什么柜子的外面会标明具体的书名,难道每一个小抽屉就放那么一本书么?其实之后在鲁迅祖居中看到了一模一样的书柜,猜想这可能是当时比较流行的吧。
老师的卧室,看起来明显没有鲁迅祖居的豪华,看来那时的教书先生也比较清苦吧。
有间小房子。
屋角一景。
这间房间开始以为就是鲁迅学习的三味书屋了,我们一张桌桌一张桌子地查看,想找到那个神秘的“早”字,之后出来一位老人说,这里是专供演习用的房间,每天在开放时间会有演出。明显我们错过了。
绕过了一片翠绿的小道。
这里才真的是“三味书屋”,周围被围的严严实实的,不能靠的太近。这里的摆设还有那匾额和小时候课本上的极像。
鲁迅的座位。在一个角落里。背对着老师。难道鲁迅当年不惹老师的疼爱?
当时学生们学习用的课本,有启蒙读物百家姓和千字文,还有高级点的古文观止和神童诗。
出了三味书屋就想去看看百草园的模样,我们左转右转,把其他的看得差不多了,偶然一抬头看到了“百草园”的标识。进去后,看到了空落落的一个园子。好多人围着那三个字在拍照,我们就没有上前去凑热闹了。
园子中的一口古井,被罩住了。
园子的院墙上爬满了绿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