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昌古镇风情展

每一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民情,安昌古镇也不例外,悠久的历史和厚实的文化积淀,加上自然环境独特,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水乡民俗风情。听说在腊月的时候这里会有一些风俗表演,人们忙着祝福,搡年糕、裹粽子、串腊肠、扯白糖等,呈现一幅喜庆祥和、古老淳朴的景象,只可惜现在时机不对,只能够依靠自己的想象了。此处的安昌古镇的民俗风情馆倒是弥补了些许的遗憾,里面展示了古镇一些独特的韵味。

我们来的时候并非节假日和周末,所以游人稀少,小镇显得格外安静。

安昌

一进门穿过庭院的两层楼房。

 

 

安昌古镇 风情馆 (5)

首先展示的就是安昌当地婚俗的场景。

安昌古镇 风情馆 (6)

房间里展示了当地婚俗所需要的一些物件。

安昌古镇 风情馆 (8)

古镇祝福的场景。

安昌古镇 风情馆 (15)

这里就是厨房了,和我们在鲁迅祖居家看到的灶台差不多,不过厨房面积要小很多,两人站立便略显拥挤。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厨房里基本的配置还是比较齐全的。

安昌古镇 风情馆 (11)

掀开锅盖看一看。我们猜想中间两个小锅是热开水之用吧。

安昌古镇 风情馆 (13)

绍兴到处都有这样的桌子,半圆形结构,或是单独倚墙而放,或是合并起来做圆桌用。

安昌古镇 风情馆 (9)

盛放物品的容器。

安昌古镇 风情馆 (10)

此处展示的是当地农活和纺织使用的工具。

安昌古镇 风情馆 (2)

不知道这个织布机到底是怎么用的,其实挺想自己动手学一下,织一匹自己独创的布,呵呵。

安昌古镇 风情馆 (3)

这里摆放了很多的农具。

安昌古镇 风情馆 (38)

这个东西第一次看见,在鲁迅祖居家的厨房里也摆放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听hillway讲,他小时候见过,这个使用来分离稻谷与稻壳的工具,重量较轻的稻壳被风箱吹出去,重量较重的稻谷从下面出来,还真是有意思,这都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呀。

安昌古镇 风情馆 (41)

这个也没有见过,砻这个字也不知道怎么念的,回来一查才知道砻(Long)是:去掉稻壳的农具,形状略像磨,多以木料制成。

安昌古镇 风情馆 (40)

捶打食物用的工具。

安昌古镇 风情馆 (39)

这个也没有见过,不知道具体的工作原理。这里的工作人员能增加一下相关物品的介绍就好了。

安昌古镇 风情馆 (14)

估计这是用来促进水流的水车之类的东西吧。

安昌古镇 风情馆 (22)

与鲁迅故里的周家新、旧台门不同,古镇的展馆几乎都是上下两层楼的结构。

 

安昌古镇 风情馆 (34)

登上木制楼梯,站在窗台看对面的风景。

安昌古镇 风情馆 (32)

白墙黑瓦,古朴肃穆。

安昌古镇 风情馆 (35)

我和hillway在参观安昌古镇的这些景点的时候,由于那日游客稀少,几乎展馆上下只有一个看门老头。我们进去参观时,每个房间的灯有没有开,老宅子光线十分昏暗,在楼下还好,临街有些人气。通过狭窄的楼梯到了楼上,还真有些吓得慌,幸亏hillway和我一起壮壮胆,要不然索性就不想参观了。hilway发现房间的开关,就自行把电灯打开,亮堂多了,后来参观完毕又随手关掉了。

安昌古镇 风情馆 (24)

这里的很多家具摆设和鲁迅故里的十分相似,大概因为都出自绍兴一带吧。不同的是,这些摆放都没有用木栅栏远远地圈起来,可以在房间里自由走动,近距离观看。这张床和鲁迅祖居老爷卧室的相似,都是里面套有抽屉柜子的。

安昌古镇 风情馆 (26)

这就是传说中的梳妆台了,不过做工不是十分精致。

安昌古镇 风情馆 (23)

这里展示的是古镇儿童的衣服款式。

安昌古镇 风情馆 (27)

这里展示的是“绣花围涎”,最左边那个还是高领的呢。粉色的那个应该是给婴儿做围嘴儿用的吧,“涎”就是口水的意思,围着可以兜口水呢。

安昌古镇 风情馆 (29)

这个是安昌古镇的特色头饰。

安昌古镇 风情馆 (28)

功能形状各异的椅子,右数第二个记得小时候也见过,放婴儿用的。

安昌古镇 风情馆 (30)

这个玻璃框里展示的应该是古镇赛龙舟的景象吧,坐着轿子的官员、财主走在前面。

安昌古镇 风情馆 (16)

怎么唐僧师徒四人也在队伍里面呢?

安昌古镇 风情馆 (19)

岸上的队伍浩浩荡荡,经过一座庙宇。

安昌古镇 风情馆 (18)

亮点是这里有一位刚洗完衣服,看热闹的少妇,身材曼妙,搔首弄姿,颇有风韵呢。我叫hillway过来看,他说胸大也不好,上面容易落灰尘。

安昌古镇 风情馆 (20)

发表回复

您可以匿名评论,只有「评论」 是必填项,其他的都可以不填。如果填写电子邮箱地址,有人回复时您将收到邮件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