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王二姬聪明伶俐、年轻貌美。二人初识李渔时均为十三岁,而当时李渔已年近六十。很多人因为这一巨大的年龄差距而指责李渔,为二女惋惜。李渔生性率真,不为传统思想束缚,注重享乐,妻妾众多,留下的很多话柄。
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出生贫寒之家的北方女子,到了婚嫁的年纪,通常会嫁给一个怎样的男子呢?大多是文化不多的庄稼人吧。平日里在田间耕作,而这些女子则在家中从事家务和生儿育女。几十年在一个地方,日复一日,重复着单调而繁重的劳作,直到老去。
而命运却安排乔、王二姬与李渔相伴。这五、六年的时间,相对于一生的厮守恐怕微不足道。但是对于他们三人来说,这几年是一生中难得的绚丽时刻。
对于乔、王二姬而言,李渔是他们的丈夫,是戏班的班主。李渔的博学、才情与生活情趣是她们所不曾见过的。这两个女子对于李渔的感情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夫妻之情,还有更多崇拜与敬仰之情。当初两人是被迫赠予李渔的,那么和李渔一起生活之后呢?从相关记载可以看出,乔、王二姬形同姐妹,与李渔一直相处十分融洽。她们对李渔的付出是出于自愿与无悔的。
这五、六年间,也是李渔晚年四处奔波,到达官显贵家打抽丰的时期,并不是十分的安定。作为戏班台柱的她们也自然随之同行。在李渔与官员应酬的时候,她们也需察言观色,忙前忙后,与官太太们做好沟通工作。直到戏曲即将开演,匆忙上妆,甚至都没有怎么吃饭。有时演出结束以后顾不上卸妆,还要继续作陪。乔姬怀孕生下一个女儿之后,因劳顿等原因而得病,但是她却不肯声张,生怕李渔留她在家养病,不让她出去演出,坚持登台,“以丝竹养生”,直至病逝。
这种忘却自我的付出,是强迫不来的。
对于李渔而言,乔、王二姬不仅是他的妾,戏班成员,更是戏曲方面的知音,得力的助手。李渔的戏曲创作与舞台演绎,都少不了她们二人的协助。那戏曲世界里的雕栏画柱,柳丝烟雨;生死离别,爱恨情仇中又包含着李渔和她们的多少情感与故事呀。李渔一生中难得有这样交心与贤德的女子。
在感情与婚姻生活中,总会有一方会付出的很多。既然是爱,又怎么会去计较呢。
这其中的债,是没有办法算清的。
李渔在她们离去之后,陷入了无限的孤寂、痛苦与自责。除了为二姬作合传,还写了很多追忆、悼亡的诗词,例如《最高楼·伤心处二阙,悼乔王二姬于婺城旧寓》,《次韵和顾赤芳见赠三首》等。《梦饮黄鹤楼记》有句云乔姬“能歌善病,疫于汉阳,予作《断肠诗》二十首悼之之人也。”
康熙十六年丁巳(1677)以后,李渔移居杭州层园,纵然西湖美景也无心观赏。“爱亲歌舞花难谢,喜载楼船水不流。可惜愁人偏住此,恶怀美景不相酬。”(《次韵和张壶阳观察题层园十首》)我想这首诗就是他老年心境的写照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