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人手记》读后感和书摘(2)

老年人的生活《这样的人生》

这篇写的是三毛的老年邻居的故事。三毛住进了「老年人社区」,一开始不大喜欢和他们来往,觉得「大凡天下老人,都是噜苏悲伤自哀自怜,每日动也不动,一开口就是寂寞无聊的一批人」,之后遇到了不要薪水勤勤恳恳的老清道夫,热爱运动的老夫妇,豁达开朗懂得种植的油漆房子的老人,再次收获爱情的老木工。

三毛被他们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气息所感染,写下了如下的文字:

我从来没有跟这么优雅的上一代跳过舞,想不到他们是这样地吸引我;他们丰盛的对生命的热爱,对短促人生的把握,着实令我感动。那个晚上,月亮照在大海上,衬着眼前的情景,令我不由得想到死的问题。生命是这样的美丽,上帝为什么要把我们一个一个收回去?我但愿永远活下去,永远不要离开这个世界。

我独自住在这个老年人的社区里,本以为会感染他们的寂寞和悲凉,没有想到,人生的尽头,也可以再有春天,再有希望,再有信心。我想,这是他们对生命执著的热爱,对生活真切的有智慧的安排,才创造出了奇迹般灿烂的晚年。

朋友婚后变了样的《士为知己者死》

这篇写的是荷西的好友的故事,他结婚前潇洒大方,过的自由自在,是个「个性奔放、不拘小节、花钱如水」「讲义气、认朋友」的人,婚后成了「妻管严」,成了「威风尽失,满面惶恐,赔尽小心的样子」,三毛为他抱不平,觉得以前的他已经死了,也为自己当时做红娘而后悔。

如何从把妻子从娘家骗回的《警告逃妻》

这篇写的诙谐幽默,应该是杜撰的。

自私的荷西家人《这种家庭生活》

这篇文章写的是荷西妈妈和二姐一家来到岛上度假,三毛要照顾一家六个人的生活起居,做饭、洗碗、洗衣服、买东西,忙的不可开交。荷西却不管不问,只顾陪着家人逛街买东西,花了不少钱,还埋怨三毛做的不好。

三毛每天都度日如年,五天,十五天,他们一直住了一个月才离开。

来我们看一下三毛笔下自私的人的行为和言语吧。

三毛知道婆婆注重床单,特意把床单洗干净,预计晚上就能干了。可是婆婆一进去家门就要躺在床上休息,说床上没有床单,三毛赶紧让荷西去买新床单,可是荷西懒得动。如下:

“荷西,你出去买床单好吗?拜托,拜托。”

他不理。

“荷西,请你。”我近乎哀求了,他才抬起头。

“为什么差我出去买床单?”

“不够,家里床单不够。”

“那是女人的事。”他又去跟姐夫讲话了,我废然而去。

二姐孩子要痱子粉,三毛家里没有,但又必须要用,三毛因为要做饭,差荷西去买,荷西还是不情愿。这个二姐出门都不带孩子的必需品吗?如下:

“三毛,拿痱子粉来。”二姐在卧室里喊着,我赶快跑进去。

“没有痱子粉,二姐,等一下去买好吗?”

“可是大卫现在就得搽。”二姐咬着嘴唇望着我,慢慢地说。

我再去客厅摇荷西:“嗯!拜托你跑一趟,妈妈要床单,大卫要痱子粉。”

“三毛,我刚刚开车回来,你又差我。”荷西睁大着眼睛,好似烦我纠缠不清似的瞪着人。

“我就是要差你,怎么样?”我脸忽一下沉了下来。“咦!这叫恩爱夫妻吗?三毛!”姐夫马上打哈哈了。

他们一伙人出去玩,留三毛和拉肚子的孩子在家,三毛一边做饭一边照顾孩子。孩子又拉了肚子,因为家里没有可换的衣服了,三毛用毛毯把他包起来放在沙发上,然后去做饭了,二姐回来后看到孩子光着屁股在地上就不高兴了,吵吵嚷嚷的,故意让三毛听见。如下:

“天啊!谁给你光着屁股站在冰凉的地上,小鬼,你要冻坏啦!你的裤子呢?刚刚给你换上的,说——”

二姐又在大喊起来。

“荷西,你去对二姐说,我替他又洗了,他泻了一身,刚刚包住的,大概自己下床了。”

“我说,她这种没有做妈妈的人,就不懂管孩子,不怪她,怪你自己不把大卫带去。”

“我怎么带?他泻肚子留在家里总不会错,三毛太不懂事了。”姑姑和婆婆又在大声争执。她们是无心的,所以才不怕我听到。

荷西给他妈买了很贵的床单,本来荷西现在没有工作,还有贷款要还,三毛有点抱怨,荷西却说三毛小心眼。

“荷西,床单都是大炮牌的,共多少钱?”

“八千块。”

我在黑暗中静静地望着他低低地说:“我不是跟你讲过也有本地货的吗?只要三百块一条。”

他不响。再问:“这几条床单以后我们也没有什么用。”

“妈妈说用完她要带回去,这种床单好。”

“她有一大柜子的绣花床单,为什么——”

“三毛,睡吧!不要有小心眼,睡吧!”

我知道自己是个心胸狭小的人,忍住不说话才不会祸从口出只好不许自己回嘴了。

他们出门带三毛一起去,却没有提前告诉,还埋怨三毛太慢了。荷西竟然说三毛一早「做了什么」,还没有梳洗。眼瞎啊,一早大大小小吃的东西是天上掉一来的?这群人出去玩还要回来吃饭,做饭的可想而知还是三毛,她回来也累啊,还要给六个人做饭。

婆婆和二姐一家没有一个人关心荷西的工作和收入来源,没一个人想到帮扶一把,这和中国无私的父母天地之别。如下:

“三毛,你快点,大家都在等你。”

“等我?”我吃了一惊。

“快啊!你们这些女人。”

“车子太挤,你们去玩,我留下来做中饭。”

“三毛,不要耍个性,母亲叫你去你就去。”

“那中饭在外面吃?”我渴望地问。

“回来吃,晚点吃好吗?”婆婆又说。

“好,我去刷牙洗脸就来。”

“三毛,你一个早上在做什么,弄到现在还没梳洗。”荷西不耐烦地催着。

“我在忙哪!”忍着气分辩着。

“忙什么!我们大家都吃最简单的,小孩子们连麦片都没得吃,也不知你昨天瞎买了两大箱什么吃的。

“荷西,他们是临时出现的,我买东西时只想到母亲,没想到他们会来。”

“走吧!”他下楼去发动车子,我这边赶快把中午要吃的肉拿出来解冻,外面喇叭已按个不停了。

挤进车子后座,大家兴高采烈,只有我,呆呆地望着窗外往后倒的树木。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没有一个人问我沙漠逃难的情形,没有一句话问我们那个被迫丢掉了的家。婆婆没有问一声儿子未来的职业,更没有叫我们回马德里去,婆婆知道马德里付了一半钱的房子,而今荷西没有了收入,分期付款要怎么付,她不闻不问。她、姐姐、姐夫,来了一天了,所谈的不过是他们的生活和需求,以及来度假的计划。我们的愁烦,在他们眼里,可能因为太明显了使得他们亲如母子,也不过问,这是极聪明而有教养的举动。比较之下,中国的父母是多么的愚昧啊!中国父母只会愁孩子冻饿,恨不能把自己卖了给孩子好处。

三毛站了十六个小时,忙了一整天,累了,想到自己的妈妈付出的辛苦:

我自己妈妈在中国的日子跟我现在一色一样,她做一个四代同堂的主妇,整天满面笑容;为什么我才做了五天,就觉得人生没有意义?

荷西给小孩买了好多玩具,被小孩夸奖,三毛却被骂,真的是童言无忌:

“舅舅是全世界最好的人。”黛比坐在荷西的脖子上拍打他的头。

“舅妈是坏人,砰!砰!打死她!”大卫冲进厨房来拿手枪行凶。

“你看!他早把马德里忘得一千二净了。”二姐笑着说,我也笑笑,再低头去洗菜。

舅妈当然是坏人,她只会在厨房,只会埋头搓衣服,只会说:“吃饭啦!”只会烫衣服。她不会玩,不会疯,也不会买玩具,她是一个土里土气的家庭主妇。

三毛快崩溃了,荷西却不理解她,说的都是什么狗屁话,什么「没有打你还不满意」「伟大的女性,都是没有自己的」「是你要嘛!没有人叫你做」,让人付出给个伟大的虚名,说不过竟然说是你自己愿意的呀,无耻之极!如下:

“荷西,母亲说她要再多住几天?”夜半私语,只有这个话题。

“一个月都没到,你急什么。”

“不急,我已经习惯了。”说完闭上眼睛,黑暗中,却有丝丝的泪缓缓地流进耳朵里去。

“我不是谁,我什么人都不是了。”

荷西没有回答,我也知道,这种话他是没有什么可回答的。

“我神色憔悴,我身心都疲得快疯了。”

“妈妈没有打你,没有骂你,你还不满意?”

“我不是不满意她,我只是觉得生活没有意义,荷西,你懂不懂,这不是什么苦难,可是我——我失去了自己,只要在你家人面前,我就不是我了,不是我,我觉得很苦。

“伟大的女性,都是没有自己的。”

“我偏不伟大,我要做自己,你听见没有。”我的声音突然高了起来。

“你要吵醒全家人?你今天怎么了?”

我埋头在被单里不回答,这样的任性没有什么理由,可是荷西如此地不了解我,着实令我伤心。

上一代的女性每一个都像我这样地度过了一生,为什么这代的我就做不到呢!

“你家里人很自私。”

“三毛,你不反省一下是哪一个自私,是你还是她们。”

“为什么每次衣服都是我洗,全家的床都是我铺,每一顿的碗都是我收,为什么——”

“是你要嘛!没有人叫你做,而且你在自己家,她们是客。”

“为什么我去马德里做客,也是轮到我,这不公平。”

再说下去,荷西一定暴跳如雷,我塞住了自己的嘴,不再给自己无理取闹下去。

《圣经》上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这一切都要有爱才有力量去做出来,我在婆婆面前做的,都不够爱的条件,只是符合了礼教的传统,所以内心才如此不耐吧!

总算盼望着他们走了,临走之前没人关心过三毛和荷西的未来,如此自私:

最后的一夜,我们喝着香槟闲话着家常,谈了很多西班牙内战的事情,然后替婆婆理行李,再找出一些台湾玉来给二姐。只有荷西的失业和房子,是谁也不敢涉及的话题,好似谁问了,这包袱就要谁接了去似的沉重。

不愿亲近自然的《塑胶儿童》

三毛和荷西的童年都很像,虽然都住在城里,但有野外可去,可以追蝴蝶、抓兔子、捉萤火虫、爬树,而且两国的老师都会说「儿童是国家的栋梁,未来的主人翁,国家的花朵之类的话」。

三毛回老家看到姐弟家的孩子待在大城市里,远离自然,没有看过海、月亮、蝴蝶和山,觉得「孩子们的童年很快就会过去,我要他们有一点点美丽的回忆」,于是带五个小孩去旅行。

没想到这五个小孩,是温室里的花朵, 怕阳台高不敢站在那里看海,怕草里面有蛇不敢去采狗尾巴草,怕黑怕鬼不敢欣赏美丽的月色。

三毛觉得「城里长大的孩子,最大的悲哀,在我看来是已经失去了大自然天赋给人的灵性」,她觉得远离自然「生活可以说一片空白,将来要回忆这一段日子,将来不过是轻描淡写的一句就带过了吧」。

三毛回去加纳利群岛,把这样的事情说给荷西听:「孩子们忙做功课,忙挤校车,忙补习,仅有的一点空闲,看看电视和漫画书也就不够用了」,荷西说:「西班牙的孩子可能还没那么紧张。」

没过多久,荷西姐姐的几个孩子到住岛上来度假,他们带孩子们去山上捡树枝、生火、烤肉,几个小孩都在埋头看漫画书,然后着急着回去看电视,对大自然没什么兴趣,原文如下:

四周清新的空气,野地荒原,蓝天白云,在他们,都好似打了免疫针似的,完全无所感动,甚而连活动的心情都没有了。

三毛担心的是孩子远离自然,童年会没有回忆,空白一片。这和美国人说垮掉的一代,中国人说网瘾少年的担忧是一样的。时代在变,以老眼光来看待新现象,总是会有所偏差。

骗人的《卖花女》

三毛和荷西遇到一个卖花的老女人,被她骗了好几次,后来落得叫门都不敢答应了。我觉得还是他们太仁慈,太好骗了,骗子才会屡试不爽。

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守望的天使》

写的是每个人都有两个天使守护着自己,天使的心都在孩子那里,牵挂着孩子,而孩子却一无所知,长大了明白了才知道晚了。这里的天使指的应该是父母。

一个美梦的《相思农场》

写的是三毛幻想着中了大奖,要去买个农场,种植作物,饲养动物,一般人中了奖都去享乐,而三毛却让自己忙碌。

《巨人》

讲的是一个小孩,父亲双腿残疾,母亲肝癌。这个小孩很懂事,每天忙忙碌碌,任劳任怨地照顾父母,如下:

达尼埃清早六点起床,喂鸡、扫鸡房、拾蛋、把要洗的衣服泡在洗衣机里、喂猫狗、预备父母的早饭、给自己做中午的三明治、打扫房屋,这才走路去搭校车上学。下午五点回来,放下书包,跟了我们一同去菜场买菜,再回家,马上把干的衣服收下来,湿的晾上去,预备母亲的午茶,再去烫衣服,洗中午父母吃脏的碗筷,做晚饭,给酒醉的父亲睡上床,给重病的母亲擦身,再预备第二日父母要吃的中饭,这才带狗去散步。能上床,已是十二点多了,他的时间是密得再也不够用的,睡眠更是不够。一个孩子的娱乐,在他,已经是不存在的了。

他知道妈妈爱吃蛋糕,不怕麻烦,给妈妈做。

达尼埃将大包小包丢进车内来,一罐奶油掉了出来。

“啊,买了奶油,谁做蛋糕?妈妈起不来嘛!”我顺口问着。

“妈妈爱吃,我做。”总是简单得再不能短的回答。

“你会做蛋糕?”

他骄傲地点点头,突然笑了一下,大概是看见了我脸上不敢相信的表情吧。

“你哪来的时间?功课多不多?”

“功课在学校休息吃饭时间做。”他轻轻地说。

“真是不怕麻烦,做奶油蛋糕好讨厌的。”我啧啧地摇着头。

“妈妈爱吃,要做。”他近乎固执地又说了一次。

妈妈去世,他还要照顾爸爸,长大了也要留在爸爸身边,不愿回北欧,说是那里太冷对爸爸的腿不好。后来得知这个孩子是领养的,三毛震撼地说不出话来,觉得这个小孩伟大的像个红发的巨人,而自己渺小的似一粒芥草。我觉得三毛不必这样自贬,她已经比大多数人无私了,在《一个陌生人的生死》里写了她如何照顾陌生的老人,旁人如何避之不及。

书信

这里是几封三毛写给父母的信。一封写的是荷西从撒哈拉如何逃出来,全部东西都带来了,包括一堆钱,不像有的人就拎一个包出来。三毛使劲夸荷西能干,说自己嫁对了人。一封吐槽西班牙出卖了撒哈拉,荷西的公司不管工人死活,导致好多人失业。一封写的是三毛和荷西走在码头被中国船员骂为「婊子」,三毛一笑而过。我觉得中国人有天生的自卑感,看到中国人嫁外国人就心生不满,以至于心理扭曲,这病得治。

总结

《稻草人手记》写的是三毛离开撒哈拉沙漠后在大加纳利岛的生活,有两篇狠狠地讽刺了婆婆一家人的冷漠,一篇写了和谐的夫妻关系,一篇加纳利群岛游记,四篇人物故事(老人、朋友、卖花女、小孩)。三毛叙事能力很强,故事讲的非常精彩。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