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大三个女生和上野千鹤子的访谈视频比较火,三个女生被骂惨了,说是顶着北大的光环却完全不懂「女性主义」。
我看了视频觉得这几个女生表现的还算不错的,至少很真诚,自爆家庭生活中的隐私,虽然提的几个问题看起来很低级还有点尴尬,比如「你为什么不结婚,是不是被男人伤害过?」「女性主义是不是有鄙视链?」「不结婚的女性主义,是不是比结婚的女性主义高级?」。上野千鹤子回答的却很高级,讲解了「女性主义」的真谛,和结婚生子无关,主要是要有自我认知。
三个女生生活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环境中,难免会受到家庭、社会和制度的影响,遇到「为什么结婚」「为什么生小孩」等问题不可避免被周围的观念影响。她们三个人算是幸运的,拥有高等学历和经济独立,才有与男人一争高下和选择的能力。中国目前绝大多数的女性是没有这种能力的,在成长的过程中被默默地剥夺了——「折断了飞翔的双翼」。
中国乃至整个东亚文化圈有着几千年的「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这种思想根深蒂固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没有那么容易根除。现代文明也不过一百多年,男女平等虽有所进步,但没有完全普及。韩国普遍的大男子主义,日本女人结婚后做全职妈妈,中国农村女人教育程度低生儿观念严重。 但这已经比有些国家好得多了,印度有极度不平等种姓制度,女性地位低到离谱,强奸案频发还说是女人的错。伊朗和阿富汗等中东国家的女人不能抛头露面,也不能接受教育。这个世界是不平等不平均的,要进步的地方还有很多。我希望「男女平等」,更希望「人人平等」,我相信那天会到来。
且不说现在日本女人做全职妈妈的已经很少了,就算真的有,妈妈带孩子总比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孩子要好。现在又要催生又要上班996,孩子谁带?隔代抚养绝对后患无穷!
全职妈妈的工作价值总是被忽略,而且不能得到报酬。
现在中国的女权还在野蛮生长的阶段,蛮混乱的。没有一个可行的方法论去解决女人在家庭和事业中如何定位自己,反而全都在否定女人过去的一切特质。
就算在女性内部来说,一方面有着恶意的鄙视链,职业女性和家庭女性互相鄙视谩骂。我真的看到过有博主通过婚姻润日之后丈夫说「读书有什么用还不是在家照顾孩子」她还很赞同的口吻写出来的,甚至不断去否定那些一心向往职业的女性。这样的态度是我无法接受的。但知乎那里有些把半被迫照顾家庭的女性口口声声称作「蛀虫」的态度,也很难让人接受……然后也有一帮人甚至不同情那些被性剥削的女性,把所有不那么过激的群体全都称作「向下的自由」……
而关于男性的方面(父亲、丈夫、陌生的男性),也是鱼龙混杂。天真的人很多,总是在社会议题下喊喊口号,以为各个男人都是会设身处地去想母亲女儿的好人;算计利益的人也很多,说是「矫枉必须过正」,实则是算计自己的小九九。面对显然的不公平,我觉得无论对待哪一方都是不可接受的。还有兄弟姐妹付出与获得的不平等、高额彩礼、婚闹、不上桌等等,无论是哪一方的陋习,我都觉得应该说「不」。
指望一个性别的经验去指导另一个性别的生存生活明显是不可能的事。比如楼上。首先不一定女方就是理所当然更照顾家庭的一方(当然也不能武断地说男方应该牺牲事业),花在家庭的时间要被小家庭的所有成员认可才是。其次所有的父母不是天然就会做父母,祖父母亦然,为什么祖父母就比父母差呢,就算平常祖父母带,每天又不是不见面。再次,对于孩子的降生肯定要做好准备,总不会两个人都在职业关键阶段就生孩子吧。有不是有条deadline说今年你必须把孩子生了。
关于北大那三个up采访上野的事件,我觉得这一篇文章(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693443.html)写得很好。不要把他们当成完全的受害者,不要把他们当成完全的恶意加害者。有些「女权者」总是居高临下地谩骂鄙视「低层次的女性」,让人很不适;但有些「女权者」总是把女性当成一无所知的白莲花受害者,不也同样是对女性的塑造吗。文章中的「恐弱」一词真的很精辟,写出了一些满口「女权」去过度扩充打击面,评判万物的嘴脸。
这个社会远没有进步到「人人生而平等」,女性的整体地位是受传统观念、社会发展水平、法律制度、女性自觉等各种因素影响,渺小的个体很难与大环境抗争,如果我是女人我也只能独善其身,努力提升自我,争取自己的利益。
两个人一个家庭好好过日子的,基本上都家庭幸福美满,反而天天瞎折腾的那种,最后狗屁不是,这个社会分工不同,所承受的不同。
所以要找个志同道合的人共度余生,真诚对待婚礼的宣誓(如果有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