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昌古镇·旧时光
从安昌古镇回来已有几天的日子了,我们拍的照片一直放在这里,迟迟未动。傍晚走在路上,我对hillway讲,这个古镇那么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我知之甚少,自己能力有限,怕是也展现不出古镇的风韵,可怎么下笔呢?他说:你又不是专家,我们只是游客,写自己的感受就好。
江南一带有多处著名的古镇,之前我去过上海的七宝镇,那天去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有一些店铺已经陆陆续续关门了,那里的商业氛围很浓,有很多卖小吃和工[……]
从安昌古镇回来已有几天的日子了,我们拍的照片一直放在这里,迟迟未动。傍晚走在路上,我对hillway讲,这个古镇那么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我知之甚少,自己能力有限,怕是也展现不出古镇的风韵,可怎么下笔呢?他说:你又不是专家,我们只是游客,写自己的感受就好。
江南一带有多处著名的古镇,之前我去过上海的七宝镇,那天去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有一些店铺已经陆陆续续关门了,那里的商业氛围很浓,有很多卖小吃和工[……]
每一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民情,安昌古镇也不例外,悠久的历史和厚实的文化积淀,加上自然环境独特,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水乡民俗风情。听说在腊月的时候这里会有一些风俗表演,人们忙着祝福,搡年糕、裹粽子、串腊肠、扯白糖等,呈现一幅喜庆祥和、古老淳朴的景象,只可惜现在时机不对,只能够依靠自己的想象了。此处的安昌古镇的民俗风情馆倒是弥补了些许的遗憾,里面展示了古镇一些独特的韵味。
我们来的时候并非节假日和周末,所以游人稀少,小镇显得格外安静。
[……]
渐渐地,我发现自己看到的寺庙越来越多,每个地方总会有那么几个求神拜佛的地方,可能每处都有人生活得不如意吧。我们的县城有个很小的观音庙叫做“小南海”,那里面住着和尚和尼姑,一直以来我都没有去过,不过我妈很信佛讲命的人,她去过好多次。
我和Jasmine去过了道家的圣地黄大仙,也去过千年的古寺大佛寺,还破天荒地看了一回相。每回看到好多人抱着大把的香火一拜再拜的样子,也许我也被感染了,也会学着样子拜上几拜。
安昌古镇上有两座寺庙,一个是城隍庙,又被叫做文史馆,这个小庙确实很小,年代也比较古远,是镇上人拜佛求签的地方。另一处是安康寺了,占地面积大,建筑数量多,宏伟气魄,都是些新砖高楼,看来镇上的财政还是不错的。
城隍庙,面对着一条小溪,清水依依,细柳拂拂。
[……]
古越绍兴地处江南一带,但是我对于这座城市的感觉却不同于温婉的苏杭等地。这与绍兴历代名人的风骨、绍兴师爷这种独特的政治文化现象不无关系吧。
所谓师爷,就是明清时期的幕僚,而历由于绍兴出的师爷最多、最有名,故有“无绍不成衙”之说。绍兴人处世精明,治事审慎,工于心计,善于辞令,多出师爷,而绍兴师爷大多出自安昌。儒家思想历来讲求“学而优则仕”,以考取功名为目标的知识分子在屡试不中的情况下,一腔才华无处施展,便采取“曲线救国”原则而充当幕僚,不带官职而参与政务。加之绍兴人家族观念重,同乡情谊浓,外出做官为幕者,出于亲情乡谊尔引我荐,师爷这种职业近乎于家传,遂使绍兴师爷群体蔚为大观。
[……]
打开地图找到鲁迅故里,发现整个一个绍兴市是以鲁迅故里为环形为中心发展的,这和杭州以西湖为中心差不多,难怪绍兴市现在唯独把鲁迅故里设为免费参观(别的景点可享受不到这般待遇了),可能也是仿造杭州西湖吧。
鲁迅故里其实是包括鲁迅祖居、故居、三味书屋和百草园这么几处大家都耳熟的景观了。他们占据着市中心的位置,排在一起形成了一条仿古的街道,而它的周围被严严实实的商业所环绕,看不到一丝古的东西留存下来。[……]
鲁迅本名姓周,他的府邸在一般的地方大约会叫作“周府”或者“周宅”,而在在绍兴一带,稍微有名望的一族的家宅都称作为“台门”。我们看了鲁迅的祖居和旧居,明显感觉到鲁迅的祖居面积大、保存完整,里面有主人、少主、小姐、孩娃的房间,还有书房、浴室、佛堂等基础设施房间。而鲁迅自己的旧居相比之下略显简陋,大约只有几间的规模,主要是卧室和厨房了。
鲁迅祖居的布局。大致分为三层,最外一层是佛堂、会客厅[……]